為什么數智化企業最需要的是“π型”復合人才?
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數智化浪潮和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中,企業與個人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與發展考驗。在“數字中國”戰略下,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要素,人工智能(AI)成為新興數智化技術的代表,AI、大數據等技術已不再是單純的工具,而是驅動商業模式變革的核心力量,這種技術范式的大變革,使得企業對人才的價值要求空前提高,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。
1、數智化浪潮下的人才抉擇
在這場數智化浪潮變革中,最明顯的改變莫過于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,而人工智能帶來的“知識平權”效應,正像雙刃劍一樣深刻地重塑著人才的價值邏輯。
首先,對那些固守過往知識和經驗、安于現狀的人來說,AI構成了巨大的“威脅”。AI工具的普及讓掌握知識變得唾手可得,使他們所依賴的重復性、基礎性工作變得越來越不值錢,職業價值面臨被快速稀釋的風險。同時,AI也極大地降低了獲取新知識的門檻,為人才的“能力升級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。使一部分人能夠迅速掌握跨行業、跨領域的知識,為成為π型復合人才提供了新的可能。
安全牛認為,未來AI將不再是簡單的工具,而是能夠賦能人才、加速學習、實現能力躍遷的“智能導師”。因此,在數智化浪潮中,人才的抉擇已不再是“要不要學AI”,而是“如何從被動適應,轉向主動進化”。對于企業而言,人才能力的主動進化是保障數智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;對于個人而言,是在數智化時代變革中實現價值提升的必然選擇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安全牛提出了適合這場數智化浪潮的人才能力的變革新范式-π型復合人才,并將詳細對π型復合人才的能力框架進行解構說明,同時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詳細的解決方案,旨在幫助企業和個人在AI時代找到清晰的方向,將挑戰轉化為機遇,共同迎接數智化浪潮帶來的全新未來。
2、π型數智化人才概述
在數智化時代,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跨領域、跨職能的業務能力,傳統的單一技能型的“專業人才”已無法應對企業的需求,因此企業與個人都必須重新定義人才。安全牛提出的π型數智化復合人才,正是為解決這一困境而生的新范式。π型數智化復合人才是以“T型人才”為基礎,并進行了深度演進,旨在構建具備多維深度、能夠實現跨領域融合創新的復合型人才能力框架。
具體來說,安全牛將復合型人才能力框架的能力體系劃分為三大核心維度: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和“雙豎”(雙重深度)。π型復合人才的價值,正是源于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所搭建的橋梁,與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和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的跨領域有機結合。而這種結合正是數智化時代實現價值突破的關鍵。
1)“一橫”:數智化時代的通用基礎
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是π型復合人才必須具備的、寬廣而堅實的底層通用基礎能力,是數智化人才實現“主動進化”的根基。在AI的知識平權效應下,通用基礎能力變得尤為關鍵,知識獲取不再是簡單的記憶,而是融會貫通、靈活應用的綜合素養。
通用技術能力:通用技術不是要求成為技術專家,而是需要具備快速高效地理解能力。比如對AI/大模型基礎原理、數據分析方法、云計算基礎架構和網絡安全與數據治理基礎的理解。這種能力使人才能夠快速將技術融入業務決策。
商業與戰略洞察:深入理解業務流程、商業模式和行業發展趨勢,能夠將技術能力與商業價值相匹配。人才需要跳出技術視角,從市場、用戶和競爭的角度思考問題,確保技術創新能夠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成果。
組織與協作能力:具備卓越的溝通協調、領導力、創新思維和倫理判斷能力。在跨職能、跨部門的協作中,π型復合人才需要扮演“翻譯”和“粘合劑”的角色,確保團隊能夠高效協同,共同解決復雜問題。
2)“雙豎”:實現價值突破的雙重深度
“雙豎”是π型復合人才的核心價值所在,代表人才在兩個或更多領域具備專家級深度,并能夠實現創新性融合。多重深度能使人同時在多個業務領域中工作,推動業務創新,從而創造出1+1>2的價值。
- 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:聚焦于核心技術領域的精深造詣。這是π型復合人才的硬核能力。例如:AI/機器學習算法能力,可設計、訓練和優化復雜的AI模型。數據科學與工程能力,能夠處理海量數據,進行深度分析,并構建數據管道。云原生架構能力,能夠設計和管理基于容器、微服務的高彈性云架構。高級網絡安全攻防能力,具備紅隊、藍隊或威脅狩獵的實戰能力。
- 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:聚焦于特定業務領域或職能的專家級經驗。這是π型復合人才的落地能力。例如:金融風控能力,熟悉金融業務流程,能夠運用技術進行欺詐識別和信用評估。工業制造能力,深入了解工業生產線,能夠運用技術優化生產效率和設備維護。數字營銷能力,掌握營銷策略和用戶行為,能夠運用技術進行精準營銷。法律合規能力,精通法律法規,能夠運用技術進行合規審計和風險管理。
3、π型數智化人才的應用
在數智化浪潮中,企業面臨的挑戰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,而是技術與業務、技術與管理、技術與市場的深度交叉。π型復合人才正是應對這種“交叉性”挑戰的最佳解法。π型復合人才能夠以多維視角洞察問題,并以融合能力創造出顛覆性的解決方案。安全牛從多個行業舉例,詳細說明π型復合人才如何通過其獨特的能力結構,為業務產生實際價值和深遠影響。
1)審計/合規行業:π型審計專家
傳統的審計人員懂業務、懂合規,但缺乏技術能力,無法應對海量、復雜數據的審計需求,審計效率低下且容易遺漏隱藏在數據深處的風險;而數據分析師懂技術但缺乏審計思維,無法將數據洞察轉化為合規發現。
π型審計專家能將“數據科學”的深度與“審計方法論”的深度相結合,利用大數據技術,從企業的交易記錄、日志、郵件等海量數據中,自動識別出潛在的欺詐行為、合規漏洞或內控缺陷,使審計工作從傳統的“抽樣審計”轉變為“持續性審計”,極大地提升了審計效率和準確性。π型審計專家不僅能幫助企業更早地發現和防范風險,還能為企業提供基于數據洞察的業務流程優化建議,將審計從被動的“成本中心”轉變為主動的“價值創造者”。
π型審計專家能力包括:
- π型審計專家能力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包括具備具備扎實的財務管理、企業運營流程、內部控制體系等管理知識,熟悉國內外審計準則與法規,同時掌握數據分析基礎、AI/ML原理、以及與業務部門、技術團隊高效溝通和協調的能力。
- π型審計專家能力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分析。精通大數據平臺的架構和工具,能夠處理和分析企業的海量交易數據、日志數據等非結構化數據。同時,具備機器學習、自然語言處理(NLP)等技術能力,能夠構建模型進行異常檢測、模式識別和風險預測。
- π型審計專家能力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審計方法論與合規標準。深入理解審計流程、風險控制框架(如COSO)、財務報告準則、數據安全和隱私合規標準,能夠識別審計風險,并設計有效的審計程序和控制措施。
2)金融科技行業:π型風控分析師
傳統的金融風控專家懂業務但不懂技術,難以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風控;而傳統的算法工程師懂技術但缺乏金融知識,導致開發的模型難以落地。π型風控分析師則能將“機器學習”與“金融風控”深度結合。自主設計并開發更精準的欺詐識別模型,預測和防范潛在的信貸風險,從而在保證業務安全的前提下,大幅提升信貸審批效率,降低企業的壞賬率。通過跨領域的洞察,能夠將技術創新轉化為直接的商業價值,有效平衡風險與收益。
π型風控分析師能力包括:
- π型風控分析師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包括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、商業倫理與合規意識,以及與業務、技術團隊高效溝通的能力。
- π型風控分析師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工程。精通各類風控模型(如欺詐識別、信用評分)的開發、訓練與部署,能夠處理銀行、交易平臺的海量數據。
- π型風控分析師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金融風控與業務流程。深入理解銀行信貸、支付清算、反洗錢(AML)等金融業務的底層邏輯、監管要求和風控痛點。
3)政府部門:π型政務數據治理專家
傳統的政府IT人員懂系統但不懂數據治理,難以保障政務數據的安全共享;而政策制定者懂法規但缺乏技術認知,難以設計可落地的數字政府方案。π型政務數據治理專家能將“數據治理技術”與“公共服務與政策制定”進行融合,在確保公民隱私數據安全的前提下,設計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平臺,打通“信息孤島”,從而優化公共服務流程,提升政府治理的智能化水平。使政府能夠在法律合規與技術賦能之間找到最佳平衡,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利用。
π型政務數據治理專家能力包括:
- π型政務數據治理專家的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包括具備數據治理、隱私計算等技術認知,熟悉國家法律法規(如《數據安全法》)、公共管理與服務流程,以及與技術團隊、政府各部門溝通協調的能力。
- π型政務數據治理專家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數據治理與隱私計算。精通政務數據的分類分級、權限管理、數據脫敏等技術,能夠設計和實施安全的數據共享平臺和隱私計算方案。
- π型政務數據治理專家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公共服務與政策制定。深入理解政務服務的核心流程、政策制定的邏輯以及公民對數據保護的訴求。
4)能源行業:π型能源數據分析師
傳統的油氣勘探專家懂地質但缺乏數據分析能力,難以從海量勘探數據中高效提取價值;而通用的數據科學家懂算法但缺乏能源行業的專業知識,難以將算法應用于實際問題。π型能源數據分析師能將“大數據與AI技術”與“能源勘探與生產”相結合。可以利用AI模型,從地質數據、地震波數據中快速識別油氣儲藏區域,大幅提升勘探效率,降低勘探成本。同時,還能通過分析生產數據,優化煉化工藝,預測設備維護周期,提高整體生產效益。
π型能源數據分析師能力包括:
- π型能源數據分析師的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包括具備數據科學基礎、AI/ML原理、大數據平臺架構知識,以及對能源市場趨勢和管理流程的洞察。
- π型能源數據分析師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大數據平臺與AI/ML。精通海量數據存儲、處理與分析技術,能夠構建和部署復雜的AI/ML模型,用于油氣勘探數據分析、設備故障預測等。
- π型能源數據分析師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能源勘探與生產管理。深入了解油氣勘探的地質學原理、鉆井技術、煉化工藝以及能源供應鏈的運作模式。
5)電力行業:π型工控安全專家
傳統的IT安全專家懂TCP/IP但不了解各種電網設備,并無法理解電網工控系統的特殊性;而工控工程師懂設備但缺乏網絡安全意識,可能成為安全事件的突破口。π型工控安全專家能將“工控安全技術”與“電網調度”完美融合,可以在保障電網穩定運行(B)的前提下,對關鍵工控系統進行安全加固,并能夠發現并處置針對工業控制系統的惡意軟件,防范物理設備被遠程控制的風險,直接保障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,避免大面積停電等災難性后果。
π型工控安全專家能力包括:
- π型工控安全專家的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包括具備IT網絡安全基礎、風險管理、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政策法規,以及與生產調度人員和IT人員協作的能力。
- π型工控安全專家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工業控制系統(ICS)安全技術。精通工控協議、工業防火墻、工控系統漏洞評估與加固技術,能夠設計并實施IT與OT深度融合環境下的安全防護體系。
- π型工控安全專家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電網調度與運行管理。深入理解電網調度規程、發電廠和變電站的運行流程、電力設備的物理特性和安全要求。
6)醫療健康行業:π型健康數據分析師
傳統的IT安全人員懂技術但不懂醫療數據,難以保障數據在診療和科研中的合規使用;而醫生懂業務但缺乏數據安全知識,可能無意中造成數據泄露。π型健康數據分析師則能將“數據安全技術”與“臨床醫學”進行融合。設計出既能確?;颊唠[私,又能讓醫院在多中心科研合作中安全地共享數據的系統,在加速新藥研發和疾病診療的研究的同時,規避法律風險,并為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提供了安全底座。
π型健康數據分析師能力包括:
- π型健康數據分析師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包括具備法律法規素養(如《數據安全法》)、數據治理基礎、生物醫療倫理意識,以及與醫生、IT人員、患者等多方溝通的能力。
- π型健康數據分析師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數據安全與隱私計算技術。精通數據加密、數據脫敏、聯邦學習等隱私保護技術,能夠設計符合監管要求和行業標準的健康數據安全架構。
- π型健康數據分析師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臨床醫學與醫療管理。深入理解醫療流程、患者診療數據(病歷、影像)的特殊性,以及醫院內部IT系統的運作方式。
7)智能制造行業:π型工業數據分析師
傳統的生產工程師懂設備但不懂數據分析,難以從海量數據中提煉價值;而通用的數據分析師懂算法但缺乏工業知識,無法理解數據背后的物理意義。π型工業數據分析師則能將“數據科學”與“工業工程”無縫融合。可以基于設備運行數據,構建預測性維護模型,提前發現設備故障隱患,將停機時間減少。同時還能分析生產流程中的瓶頸,提出優化方案,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,真正用數據驅動工業生產力的升級。
π型工業數據分析師人才能力包括:
- π型工業數據分析師通用基礎的“一橫”包括具備數據科學基礎、數智化管理理念、物聯網(IoT)技術認知,以及與生產線工程師和IT團隊協作的能力。
- π型工業數據分析師技術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數據科學與預測性分析。能夠處理并分析工業設備傳感器產生的大規模時間序列數據,運用算法進行異常檢測和故障預測。
- π型工業數據分析師業務/職能深度的“一豎”包括掌握工業工程與生產流程管理。深入了解生產線的物理運行機制、設備工藝參數、供應鏈管理和質量控制標準。
4、π型數智化人才的成長路徑
π型數智化人才不僅是應對時代變革的生存之道,更是實現個人與企業價值共創的必由之路。π型數智化人才并非天生,是通過有意識地跨領域學習和實踐培養而成,也是個人的“主動進化”與企業“全力支持”的雙向奔赴。企業和個人的共同目標是推動工作邁向新高度,保障企業數智化發展,實現從賦能業務創新的轉型。
1)人才的“主動進化”是個人的成長責任
在AI的“知識平權”效應下,個人必須告別“被動適應”的舊思維,將終身學習內化為一種習慣。
個人應努力學習,從“T”主動進化成長到“π”型數智化人才:
- 首先,深耕第一條“一豎”:確保在某一核心領域(無論是技術還是業務)具備專家級的深度,這是建立業務能力立足點和信任基礎的關鍵。
- 然后,有意識地拓展第二條“一豎”:基于第一條“一豎”,選擇一個相鄰或互補的新興領域進行深度學習和實踐。例如,一個具備數據科學深度的人,可以選擇學習智能制造或數字營銷的業務知識;一個具備網絡安全深度的人,可以學習AI或云原生架構,利用AI工具作為快速學習新知識的強大助手。
- 最后,應終身學習與敏捷學習。在知識快速迭代的時代,應具備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和敏捷學習能力,不斷更新知識體系,適應新的崗位要求和技術挑戰。可通過跨部門輪崗、參與跨領域項目、獲取新興技術認證等方式,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。
2)企業的“全力支持”:構建賦能人才的沃土
企業在人才進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“賦能者”角色。人才的成長是企業的責任,企業的全力支持能夠極大地加速人才的轉型,并最終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
企業應為人才提供清晰的“能力地圖”:
- 構建路徑:為員工提供清晰的π型復合人才畫像和職業發展路徑,讓員工明確知道下一個進階目標所需的具體知識、技能和能力水平。將人才畫像具現化,形成企業內部的“人才能力地圖”,并將其作為績效考核和職業晉升的重要依據。
- 將AI視為契機,設立專項基金,鼓勵員工學習AI、隱私計算等新技能,并將其納入績效考核。
- 鼓勵不同背景的員工(如技術與業務)組成創新小組,在實際項目中進行能力融合,創造新價值。
- 營造鼓勵創新、容忍試錯的學習型組織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