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賦能騎手權益保障:餓了么、美團、京東外賣算法優化升級
在即時配送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,頭部平臺正通過算法優化與勞動規則重構,探索科技與人文關懷的平衡點。9月10日,餓了么在上海召開算法和勞動規則協商懇談會,聯合多方代表簽署《2025年度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》,覆蓋超400萬騎手群體,標志著行業在勞動者權益保障領域邁出關鍵一步。
餓了么算法改革:從“負向約束”到“正向激勵”
此次協議的核心突破在于管理機制的顛覆性變革。平臺宣布將逐步取消超時扣款,轉而通過智能AI助手語音提醒、優化“強制下線”功能等手段升級防疲勞系統,推動管理邏輯從“以罰代管”轉向“正向激勵”。這一轉變背后,是算法對交通管制、天氣預警等動態因素的深度整合——通過實時“紅綠燈”導航管控和動態派單模型,平臺試圖從源頭降低騎手超時及事故風險。
在勞動保障層面,餓了么承諾優化計價算法,確保騎手收入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,并計劃于2025年底前實現全國范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補貼覆蓋。此外,職業傷害保障、幫困專項資金等福利的推出,進一步構建起多維保障體系。
行業共振:美團、京東同步推進算法人性化
餓了么的改革并非孤例。美團早在8月27日的騎手算法協商共治開放日上便透露,將于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眾包騎手超時罰款,轉而推行“得分體系”替代負向扣款。同時,針對連續高單量騎手,美團將升級防疲勞策略,通過動態調度平衡收入與健康。
京東外賣則聚焦惡劣天氣場景下的算法響應。據9月10日消息,平臺除延續超時免罰、動態延時、溢價補貼等措施外,還將為全職騎手免費配備紅斗篷雨衣,并開通人工特殊處理通道。這一系列舉措凸顯出算法在極端場景下的靈活性與溫度。
技術向善:算法治理的進化方向
頭部平臺的集體行動,折射出即時配送行業從“規模擴張”向“質量發展”的轉型趨勢。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二季度,全國網約配送員規模已突破1200萬人,算法對勞動效率與權益保障的雙重影響愈發顯著。
此次改革中,“動態因素納入算法”成為關鍵技術路徑。餓了么將交通管制、天氣預警等實時數據嵌入調度系統,美團通過得分體系重構激勵機制,京東則以裝備升級和人工通道彌補算法盲區——這些探索均指向一個共同目標:讓算法不再僅僅是效率工具,而是成為勞動者權益的守護者。
未來展望:構建可持續的數字勞動生態
隨著《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》等政策落地,平臺經濟勞動治理正進入深水區。餓了么此次協議的協商簽署機制——由9省(市)11名騎手代表與平臺法務、技術、權益保障等部門對話——為行業提供了民主化治理樣本。
可以預見,算法透明度提升、勞動者參與規則制定、動態保障機制完善將成為行業標配。當技術進化與人文關懷形成合力,即時配送行業或將走出一條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創新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