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漢語言文學學生到鴻蒙先鋒:林子億的跨界成長與生態探索
原創當漢語言文學的詩意撞上鴻蒙開發的代碼,會迸發出怎樣的創新火花?
林子億,這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二學生,用行動給出了答案。作為十年"花粉"的他自2019年HarmonyOS發布后便埋下技術火種,2022年正式踏上鴻蒙開發之路。
僅用兩年時間,他便以非科班之姿突破界限:從零基礎到參與開發"靈動小組件""便單""溏心音樂"等爆款應用,從校園學子到斬獲2024年HarmonyOS創新賽二等獎、2023年OpenHarmony創新賽冠軍等多項榮譽,成為鴻蒙生態公認的"技術先鋒"。
林子億走的每一步,不僅印證了個人的技術突圍,更揭開了鴻蒙正為技術探索者提供一片打破邊界的沃土。
緣起鴻蒙:一位漢語言文學生的鴻蒙夢
為何加入鴻蒙開發?也許有人會說始于興趣,尋找新機遇,源于熱愛。但對于林子億而言,與鴻蒙的結緣,既有對國產技術的支持,也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向往,這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,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他走上了這條跨界之路。
"我是一個十年的花粉,第一臺手機就是華為P9,正好是和萊卡聯名的那款。"這也意味著林子億本身對華為的技術探索就充滿認同。他坦言,那時候我還是個初中生,就在想:中國什么時候能有自己的操作系統?"
2019年8月,與華為鴻蒙的第一次相遇,便讓林子億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。當時,剛剛結束中考的林子億,全程觀看了第一屆華為鴻蒙開發者大會,HarmonyOS正式進入他的視野。“當時就覺得國產操作系統終于來了。” 他坦言,“支持國產系統的樸素初心,是驅動他后來投身鴻蒙開發的重要原因。”
此外,華為鴻蒙作為一項新技術,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林子億的興趣和探索欲。“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鴻蒙提出了微內核和分布式軟總線的概念。” 林子億如是說。“這是相較于發展已到成熟期的Android與iOS系統,最能打動我的點。”他補充道。而后林子億便開始一路追隨華為鴻蒙。2023年高考結束后,第一次參加華為鴻蒙開發者大會的他便收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,“會上意外宣布了“鴻蒙不再兼容安卓”的特性,這讓我意識到華為鴻蒙將是一個全新的起跑線,”聽到這個消息后,林子億顯得異常興奮。
于是帶著對新技術的渴望和支持國產操作系統的使命,林子億正式開啟了鴻蒙開發之路。
扎根鴻蒙:從“零基礎”到“開發先鋒”的進階之路
從漢語言文學跨界到鴻蒙開發,并非易事,林子億憑借著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,一步步從“零基礎”成長為“開發先鋒”。
“我不是科班出身,初中的時候玩過信息奧賽,學過C++,業余還會玩一下拍閃,雖說有一定的開發經驗,但比起其他大佬來說還是淺很多。” 林子億這樣描述自己的開發基礎。這也就意味著要想成為優秀的鴻蒙開發者,他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。
入局之初,他便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。從官方渠道入手,通過開發者官網的智能客服打開自己的知識面。“遇到智能客服無法解決的難題,我會通過工單形式提交訴求,在上面提的問題,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官方工作人員持續跟進,幫助你解答。這些方法讓我在新手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”林子億對華為鴻蒙對新手的扶持充滿了感激。
在華為鴻蒙的支持和自己的刻苦鉆研下,林子億掌握了全面的理論知識,但他也清楚地認識到僅憑這些很難達到頂尖水平,于是他開始通過HarmonyOS第一課、HDC大會技術回放專區等途徑強化開發技能,并逐漸將目光投向了實戰。
華為鴻蒙組織的創新賽自然成了他檢驗學習成果、提升自我的重要平臺。而后在2023年OpenHarmony創新賽和2024年HarmonyOS創新賽中,林子億團隊分別獲得了冠軍和亞軍的成績。
談到參賽初衷,林子億表示,并不是為了獲獎,而是源于彌補市場空缺的現實驅動。“2023年便單的誕生是想做一款市場上最好的待辦清單工具,2024年開發靈動小組件也是發現其他友商還沒有入局,就想自己做一個,來搶占市場。做完之后我們覺得不錯,才會拿去參賽。” 他強調道,“做產品的重點在于是為了產品而做產品,而不是為了比賽帶著功利心去做產品。”
雖然比賽結果是好的,但參賽過程并非一帆風順,技術難題始終相伴。比如,華為鴻蒙發展初期,官方文檔和系統API功能均處于不完善的階段,這讓林子億團隊在實戰開發中頻頻受阻。2023年開發便單時,分布式KV問題成了最大卡點,找不到問題到底出在哪里。他通過深入調研鴻蒙的官方能力,嘗試了各種解決方案,最終用算法把關系型的數據庫給換成了鍵值型數據庫,解決了技術難題。
此外,在整個參賽過程中,林子億團隊也遇到了作品提交,應用上線等各種技術和非技術性難題。從技術答疑到流程指導,華為鴻蒙的全方位賦能成了他們最堅實的后盾。
林子億回憶道,“參賽過程中華為鴻蒙的工作人員全程陪伴,甚至和我們一起熬通宵,幫助我們提交作品,跟進開發的日期,在開發過程中幫我們拉群對接官方工程師,實時跟進訪問我們的意見。
這種‘零距離’的支持,讓林子億這樣零基礎的團隊迅速成為冠軍團隊。但對于他們而言,卻收獲了比冠軍更有價值的東西。林子億坦言,“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大家并非是競爭對手,而是合作伙伴。我們組建了‘星河聯盟’,互相開放能力,形成一個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,一起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。”
后來者開發圖鑒,攜手共建鴻蒙生態
兩次創新賽的獲獎,為林子億團隊帶來了實質性的成長和改變。不僅讓他們在技術上實現了飛躍,更讓他們在鴻蒙生態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。
林子億總結道,創新賽對于個人和團隊的意義重大。首先,通過大賽的磨練讓我們成為了更核心的鴻蒙開發者,可以提前接觸到一些更核心的開發資源;其次,在生態話語權上,團隊在各大開發者社區陸陸續續發布了十余篇技術文章,開源的3 個組件也被官方收錄,真正從“生態參與者”變為“生態共建者”;再者,團隊凝聚更強,賽事中的磨合讓團隊更明確“做有用產品”的理念,從學生團隊迅速成長為可獨立開發商業應用的成熟團隊。
憑借在賽事中積累的經驗和獎項的認可,林子億團隊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,2025 HarmonyOS創新賽也將成為他們新的探索起點。
“今年,我們將帶著‘想記’和‘來一杯吧’兩個作品再度出發。‘想記’是利用鴻蒙 6 新增的AI防窺能力的日記應用。“來一杯吧” 是一款健康管理應用,它會科學地幫你用AI能力分析健康狀態等。”談到今年的參賽作品,林子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。談到今年的參賽目標,林子億顯得異常從容:“前兩年,鴻蒙生態處于一個需要大家共同完善的階段,今年來到了一個更成熟的階段,我們的目標是利用鴻蒙最新的技術特性做一些更有趣,更有社會價值的作品。” 同時他也強調道,“依然會抱著真正做產品的初心參賽,不會帶有任何功利心。
基于自身的成長和豐富的參賽經歷,林子億也想給新手參賽者一些建議。他表示,首先要選對領域,做生態缺的東西,比為比賽造產品更易突圍;其次要善用官方指導和開發者社區的資源,不要怕提問,鴻蒙的包容度遠超想象;最重要的是要看淡競爭,參賽者不是對手,而是戰友,加入社區、共享經驗,才能在生態中走得更遠。”
正如林子億所言,“想做就去做,不要想太多。先做出來,之后什么樣是之后的事情。希望更多開發者加入鴻蒙生態,共同推動鴻蒙系統的繁榮發展。”
結語:
從漢語言文學課堂到鴻蒙開發一線,林子億的故事印證了鴻蒙生態的包容:它不苛求專業背景,只看重行動與熱愛;它不僅提供技術工具,更給予開發者 “與生態共成長” 的機遇。
兩次賽事獲獎讓團隊成為核心開發者,得以提前接觸鴻蒙新能力、參與內測,更堅定了他們深耕鴻蒙生態的決心。
正如林子億所說:“鴻蒙的舞臺早已搭好,這里沒有‘科班門檻’,只有‘行動者的機會’。敢開始,就能和生態一起從0到1,從1 到N。” 而這份對技術的純粹與對生態的熱忱,正是鴻蒙生態不斷壯大的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