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一下,你跟一個AI助手聊了幾百次,它依然叫不出你的名字,更記不得你上次的偏好,這樣的“智能”體驗會不會讓人瞬間出戲?這正是當下大多數無狀態大模型(StatelessLLMs)的現實困境。它們在每一次對話后就像“失憶”,無法真正學習,也無法在長期交互中持續優化。于是我們看到開發者們疲于重復輸入上下文,企業花費巨資堆砌向量數據庫,卻依然難以解決AI的“記憶缺陷”。最近,GibsonAI發布了一款全新的開源產品——Memori...
大模型行業最近的趨勢,其實是“輕量化”。越來越多廠商在強調“小而精”,追求低成本、快速落地。就在這樣的背景下,阿里巴巴卻反其道而行之——直接推出了首個超過1萬億參數的旗艦模型Qwen3MaxPreviewInstruct。這不僅僅是模型尺寸的提升,而是一種戰略信號:在深度推理、多語言、超長上下文和企業級應用場景上,阿里要和全球最強對手正面交鋒。1、Qwen3MaxPreview是什么?Qwen3MaxPreviewInstruct是Qwen3系列的最高階預覽版...
過去幾年,AI模型的規模越做越大,性能也水漲船高,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同樣顯而易見:算力成本居高不下,隱私風險無法避免,終端設備難以承載。于是,“能在本地設備上運行的強大模型”,逐漸成了一個被反復提及的方向。就在2025年9月,Google正式發布了EmbeddingGemma——一款僅3億參數級別的開源文本嵌入模型。別看它體量不大,卻在全球通用的MTEB(MassiveTextEmbeddingBenchmark)榜單上交出了媲美大模型的成績單,還特別為本...
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我們每天都在和文檔、圖片、手寫文字打交道。無論是掃描老舊的紙質檔案,還是處理成堆的發票,OCR(光學字符識別)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。但問題是,僅靠傳統OCR往往不夠:它能識別文字,卻很難理解上下文、自動糾錯,更無法輕松處理復雜的場景。這時,LLM(大語言模型)+OCR的組合登場了。前者理解語言、優化輸出,后者高效識別,兩者配合能大幅提升效率和準確度。那到底,哪一個模型最適合你的業務?今天...
我們可能習慣把AI看成一個“輸入輸出”的工具:你提問,它回答;你下指令,它執行。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,這種交互更像是一條條斷開的對話,而不是連續的思考。那么問題來了:要讓AI真正像人一樣自主、聰明、善于協作,到底缺什么?答案就是——記憶(Memory)。在最新一代AgenticAI(自主智能體)中,記憶已經不再是附屬功能,而是系統的核心。它是讓AI從“被動響應”走向“主動智能”的關鍵支點,也是企業能否真正釋放AI...
在大語言模型狂飆的當下,翻譯看似是一個“老掉牙”的應用,但它依然是多語言世界里最剛需的能力之一。準確、流暢、跨文化,尤其是對低資源語言的處理,至今仍是業界最難啃的硬骨頭。就在最近,騰訊混元團隊放出重磅開源成果:HunyuanMT7B和HunyuanMTChimera7B——兩個專注于多語種機器翻譯的模型。在國際頂級賽事WMT2025中,HunyuanMT7B在31個語對中斬獲30個第一,一舉刷新了開源翻譯模型的天花板。這一次,騰訊不僅要“翻譯”...
當通義實驗室官宣:Qwen3Coder480BA35BInstruct正式發布!這不僅是通義系列迄今為止最強大的開源智能編程模型,更是全球首個真正意義上具備“自主編程能力”的AgenticCodeModel(代理式代碼模型)。一句話總結:它不再只是幫你補一行代碼的“小助手”,而是能獨立思考、調用工具、執行測試、提交PR的“AI程序員”。今天,我們就來全面拆解這個重磅模型,看看它是如何重新定義AI編程的邊界。1.不是“寫代碼”,而是“做項目”:Q...
在編程的世界里,AI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代碼補全工具,而是逐漸演變為能主動參與開發全流程的“智能助手”。從編寫代碼到測試、部署,甚至優化CICD流程,AI編程助手的崛起正在改變開發者與代碼交互的方式。在這場技術革命中,Qwen3Coder和ClaudeCode無疑是兩顆耀眼的明星。一個是開源的MoE架構巨獸,一個是閉源的混合推理CLI利器,它們各有千秋,卻又在功能、性能和生態上展開激烈角逐。今天,我們將帶你深入剖析這兩款AI編程助手...
作為一名AI工程師,你是否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資源而煩惱?是不是覺得理論知識學了一大堆,但真正動手實踐時卻無從下手?別擔心,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GitHub上那些超有價值的LLM(大型語言模型)開源項目。這些項目不僅涵蓋了從入門到進階的各個階段,還提供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代碼示例,絕對能讓你在AI的道路上更進一步!一、為什么AI工程師需要關注GitHub上的LLM項目?GitHub是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臺,匯聚了無數頂尖工程師...
2025-09-03 08:54:13 3158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過去幾年,大家對AI聊天模型的關注大多停留在文字交互。但想象一下:如果你能和AI直接進行自然流暢的語音對話,它不僅能理解你說的復雜需求,還能在對話中自主調用工具、幫你處理任務——是不是就像擁有了一個“隨身助理”?OpenAI最新推出的gptrealtime模型和全面升級的RealtimeAPI,正是向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。它們不只是實驗室里的概念,而是已經準備好在生產環境中大規模落地的語音AI基礎設施。1、gptrealtime:有史以...
2025-09-03 08:48:07 1228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如果你在過去幾年接觸過文檔處理、發票識別、合同解析等業務,OCR這個詞你一定不會陌生。它是把紙質、掃描、照片里的文字“摳出來”的老牌技術,已經存在了幾十年。但到了2025年,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:單靠OCR已經不夠用了。原因很簡單——OCR只能“看字”,卻不會“懂字”。與此同時,大語言模型(LLMs)正在強勢登場。它們不僅能識別文字,還能理解上下文、判斷語義、直接生成結構化數據。有人甚至說:OCR是計算機的“眼睛”...
2025-09-01 08:34:31 1034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什么是AgenticRAG?過去兩年里,RAG(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,檢索增強生成)幾乎成為大模型應用的標配,它能把模型的生成能力與外部知識庫結合,避免“胡編亂造”。但傳統RAG也有瓶頸:面對模糊問題、復雜多跳推理或臟數據時,效果往往不理想。AgenticRAG就是在RAG的基礎上引入“智能體(Agent)”的能力。它不僅能檢索,還能像一個小助手一樣自主規劃步驟、調用工具、反思和修正,直到產出更精準、更符合語境的結果。...
2025-09-01 08:31:11 980瀏覽 0點贊 0回復 1收藏
在AI快速重塑創作方式的當下,一張圖片的生成已經不再稀奇,真正難的是如何在已有圖像上進行精準、自然且語義一致的修改。比如,能否只改動畫面的一部分,卻讓整體依然協調?能否在不破壞細節的情況下,把一幅畫換個角度重現?又能否在海報里修改中英文文字,同時保持原有的字體和排版?這正是阿里巴巴Qwen團隊在2025年8月推出的QwenImageEdit想要解決的問題。它基于QwenImage(200億參數)進化而來,定位為一款指令驅動的圖像...
2025-08-29 07:37:05 4162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過去兩年,大語言模型(LLM)憑借驚艷的生成能力頻頻“刷屏”。然而,它們也有一個繞不過去的痛點:缺乏最新的知識和上下文。這導致模型在回答專業問題時經常出現“答非所問”,甚至產生幻覺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業界提出了RAG(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,檢索增強生成)。它通過將外部知識庫與大模型結合,為生成過程提供“檢索到的事實依據”,從而顯著提升回答的準確性與可靠性。但今天,我們要聊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RAG...
2025-08-29 07:35:48 944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當我們在搜索框里輸入一句話,背后可能牽扯的是數百萬甚至上億條數據的檢索。機器是怎么從如此龐大的信息海洋里,挑出“最相關”的那幾條結果的?答案就是——Embeddings(向量表示)。Embedding技術把文本、圖像、音頻等信息壓縮成一個個向量(Vector),并映射到一個高維空間中。相似的內容會被放在相鄰位置,距離越近,語義越接近。這樣,檢索系統就能根據向量的“相似度”來判斷哪些結果最值得推薦。但問題來了:Embedding...
2025-08-27 06:37:14 828瀏覽 0點贊 0回復 1收藏
當大家還在為“要不要開思維鏈”爭論不休時,DeepSeekV3.1直接把答案寫進了模型:一個模型,同時支持“思考(Thinking)”與“非思考(NonThinking)兩種生成范式,按需切換。這不是簡單的開關,而是一整套從chattemplate到工具調用、從代碼代理到搜索代理的系統工程。更重要的是,它依舊延續了DeepSeek系列“以極高性價比逼近頂級性能”的口碑,為企業和開發者打開了新的成本—性能平衡點。下面,我們把這次升級拆解清楚:它究...
2025-08-27 06:31:08 4666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在企業日常辦公里,Excel一直是不可替代的生產力工具。無論是財務報表、用戶調研、還是運營數據分析,幾乎所有環節都離不開這張熟悉的表格。但有一個痛點始終困擾著我們:數據量大,分析復雜,重復操作耗時又耗力。如果你也曾在表格里手動標記上百條用戶反饋,或反復調試函數來生成分析報告,那么這一次,你可能會被微軟帶來的COPILOT函數驚艷到。沒錯,從今天開始,AI不再是外掛,而是直接成為Excel公式的一部分。1.COPILOT函...
2025-08-27 06:24:27 2503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在深入每一種切塊策略之前,需要先把基礎工具和模擬數據準備好。importreimportnltkfromnltk.tokenizeimportsenttokenize,wordtokenizefromtransformersimportAutoTokenizerfromsklearn.featureextraction.textimportTfidfVectorizerfromsklearn.metrics.pairwiseimportcosinesimilarityimportnumpyasnp確保已經下載了nltk的punkt分詞器try:nltk.data.find('tokenizerspunkt')exceptnltk.downloader.DownloadError:nltk.downloa...
2025-08-25 08:50:38 1245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過去幾年里,AI模型已經成為數據處理和分析的「標配工具」。無論是構建訓練數據集、清理臟數據,還是批量生成合成數據,研究人員和企業團隊幾乎都繞不開大語言模型(LLM)。然而,問題也擺在眼前:想真正用好這些模型,需要代碼能力、模型部署經驗,甚至還要懂不少機器學習框架。這直接把大多數非技術人員擋在了門外。HuggingFace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。近日,它推出了一款名為AISheets的工具——一個免費、開源、本地優先的「無...
2025-08-25 08:32:07 3057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
在大模型的競賽中,人們往往關注“更大”“更強”的參數規模,卻很少有人意識到:對于真正想要落地的企業而言,推理速度、成本透明度、長上下文能力,才是決定能否用得起、用得好的關鍵。8月18日,NVIDIA發布了NemotronNano2——一套基于MambaTransformer混合架構的大語言模型家族。它不僅在推理吞吐量上比同規模模型快了6倍以上,還能在單張中端GPU上支持128K上下文,同時把訓練語料和方法論大規模開放,成為企業落地AI的“范...
2025-08-25 08:30:07 2249瀏覽 0點贊 0回復 0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