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模型的熱度正在下降,大模型的未來在哪里? 原創
“ 技術是一個需要沉淀和厚積薄發的過程 ”
任何事物都會經過起步,發展,頂峰,平穩,下降,滅亡的過程,大模型技術也不例外。
而從現今的趨勢來看,大模型的熱度正在不斷下降,這到底意味著大模型不行了?還是說大模型這是在蘊育能量,之后一鳴驚人?
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。
大模型的熱度下降,大模型的未來在哪里?
自openAI在22年十一月份發布chatGPT,大模型技術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野,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大模型技術也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,但大模型技術真正走向人們的生活還是chatGPT的發布。
22年十一月份chatGPT發布之后,整個23年大家都在討論chatGPT,大模型技術也逐漸被人所熟知,特別是互聯網從業者。
不論是在公司,還是在路上都能聽到有人在討論大模型技術;可以說chatGPT的出現,讓人們顛覆了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。
但直到24年的今天,大模型技術也經過了差不多兩年的發展,特別是23年被稱為千模大戰,各種大模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。
今天某某模型參數量突破了多少多少,明天某某模型參數量又創新高;又有某某模型在某方面很強大等等;關于這樣的新聞是數不勝數。
但到最近一段時間發現,大模型的熱度好像正在下降;再次之前某公司發布了一款強大的模型,很容易就引起整個市場的震動;但前幾天openAI發布了最新大模型o1,好像并沒有引起特別大的轟動。
可能是因為大家已經習以為常,但我覺得更多的原因就是大模型的熱度正在下降。
雖然現在發布的大模型能力越來越強,但比起chatGPT初次給人帶來的震撼,現在的大模型在這方面卻遠遠不足。
甚至有人說大模型已死,而且很多營銷號發布了大量的關于大模型不行的言論。
當然,他們這些言論也并不是完全空穴來風,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家對大模型能夠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而不得而知。
對大部分人來說,經常聽到某某大模型又取得重大突破,但實際情況是,他們拿到大模型也只能用來聊聊天,問一下問題,而且還不能保證回答是正確的。
因此,大模型雖然很強大,但又好像很雞肋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;這就是為什么有部分人會認為大模型已死。
但從宏觀上來看,任何技術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浸與發展,蒸汽機如此,互聯網如此,大模型技術也是如此。
兩千年前后,互聯網泡沫越吹越大,直到最后泡沫破裂;互聯網因此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;但到了10年之后,互聯網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,甚至很多人說10年到20年是互聯網發展的黃金十年。
大模型技術是否也會如此?
大模型技術從剛面世時給大家帶來的驚艷,到現在慢慢開始沉寂下來;各大企業和創業者慢慢都開始發展自己的大模型,以及構建基于大模型技術的上層應用。
而作者覺得,這正是大模型技術發展的好時機,一項技術除去了剛開始的浮華,慢慢開始進入穩定發展期;這是一件好事。
就比如,馬云成名之前除了業內人士之外,很少有人知道阿里巴巴,也很少有人知道電商的存在;而隨著馬云的出名,國內的電商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。
但不得不承認的是,現在國內的互聯網龍頭企業;不論是做電商,還是做技術,還是做本地生活等;能夠拿得出手的互聯網公司,基本上沒幾個是在馬云出名之后才成立的。
大部分都是在兩千年或互聯網黃金十年之前開始的,而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?
技術的發展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,等到技術開始大規模應用于普通民眾時,已經代表著這項技術逐漸走向成熟。
企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,同樣的技術也是;互聯網從兩千年到10年,經過十年的沉寂發展才有了后面的黃金十年。
大模型技術也同樣如此,這時的我們就知道國內外幾家做大模型比較厲害的企業;可能十年之后,這些企業會被其它的后起之秀所取代。
等到下一次大模型技術再次大放異彩的時候,那時的很多人可能又已經被時代的列車遠遠拋在后面。
本文轉載自公眾號AI探索時代 作者:DFires
原文鏈接:??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riYMTuIi8O9ATmvoRTjQg?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