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德一夜刷榜:十億用戶用腳投票,美食到店榜單亂象被AI橫掃
阿里藏了3個月,亮相即提4個熱搜。
萬眾矚目的神秘項目,「高德掃街榜」終于揭開了廬山真面目……
熱議中有夸贊和激動,終于有人出來整頓到店和評價的亂象了。
討論里也有質疑:已經固化了十多年的格局,阿里和高德,憑什么一夜打破?
說一千道一萬,量子位也決定帶著疑問走一走,看一看這個「高德掃街榜」究竟有何不同。
而初體驗下來,基本能感知這個「首個基于真實行為的生活服務榜單」為何能夠一夜破局了,因為顛覆過去到店評價體系的玩法,高德之道至簡——真實的打敗虛假的,行為的打敗空口的。
吃喝玩樂的門店排名,以后很難靠買靠刷了。
當然,如此大道至簡的邏輯背后,并非之前的玩家想不到。
現如今高德之所以能率先做到,忽如一夜春風來……背后的秘訣,無他,正是過往大數據的積累,現如今全面AI的賦能。
高德20年的數據石油,現在AI技術加持之下,井噴了。
實測高德掃街榜,很真實很不一樣
如果你也體驗「高德掃街榜」,也會發現它和傳統生活服務榜單的底層邏輯不同。
使用方式基礎,但排名方式不基礎。它就集成在高德地圖中,出道就是C位。
點開后上面是地圖,分布著熱度值靠前的幾家門店,下面是各種各樣的榜單,熱度和榜單排名都是用戶「用腳投票」的結果。「用腳投票」,怎么個投法?
答案就藏在頂部滾動出現的小字中,「高德掃街榜」的統計范圍覆蓋用戶反復前往的118萬家回頭店,生成排名的數據來自5143萬人的13億次導航,數據時間跨度長達一年,對應里程長度228億公里,相當于繞地球57圈。
海量的數據沉淀出多個榜單,包括狀元榜、掃街榜、熱門打卡和城市指南,從很多方面滿足了咱們日常出行的不同需求。
其中狀元榜是年榜,迭代周期是一年,包括了美食、景點和酒店。掃街榜更新的頻率更高,一天迭代一次,眼睛一閉一睜,排名就可能有變化,相對狀元榜也更細化,每個細分榜單都有自己的特點。
對于煙火小店,高德有自己的定義。在高德看來,這種小店不完全是指那種“夫妻店”,也可以存在分店,但數量要少,和大型連鎖店區別開,而且產品價格要親民實惠。
輪胎磨損榜的評價標準又有不同,主要是體現遠距離專程前往,數據也都標注得很清楚,可以看到圖中注明有3.6萬人累計導航56.9萬次。多次前往榜單,則集中體現門店的回頭客數量。
此外還有本地人愛去、地方小吃、老字號等條目,都會根據最新情況每天動態更新,這些榜單包含的菜品種類很多,劃分方式多樣。
「高德掃街榜」不僅安排好了吃什么,還有逛什么、看什么、玩什么,甚至帶娃去處等都給你安排明白了,這榜單還是太全面了。
但全面還不是「高德掃街榜」最大的特點,或者說,全面的生活服務榜單此前也有玩家能做,「高德掃街榜」的獨特之處在于排名的真實。
比如狀元榜中美食榜排名第一的餐館,就直接得到了量子位編輯部同學的認可。
不過它的距離稍微有點遠,還好「高德掃街榜」支持調整距離,這天中午我把距離設置為3km,然后選了一家距離最近的小店,打算檢驗一下「高德掃街榜」的含金量。
這時高能來了,當我和住在知春路附近的編輯部同學聊起這家小店時,她竟然表示不!知!道!
一家在掃街榜上排名靠前的餐館,附近的居民竟然不知道,這一刻我猛然意識到了掃街榜的價值,它讓那些沒有被發掘的人間煙火,第一次有了“賽博嘴替”,讓用戶隔著網絡看到了更真實的世界。
想到這里,探店的興趣更濃了,跟著高德導航一路到了店門口。
此時已經下午一點,過了吃飯的高峰期,但店里依然坐滿了人,如果幾個人結伴而來甚至需要等位,這家店確實很受歡迎,狀元榜誠不欺我。
用完餐后準備打道回府,當再次打開高德時,突然發現界面和以往有點不一樣,門店下方彈出了一個評價。
對比沒有到過這里的用戶,其App界面就沒有「立即評價」這一欄。
必須到店才能做出評價,難道這就是「高德掃街榜」真實的秘訣?
那是不是以后刷榜也有bug可鉆?畢竟可以多找些人……
進一步探究后,會發現「高德掃街榜」背后的原理,其實并沒有這么簡單。
用AI打造首個基于真實行為的生活服務榜單
大模型重塑一切的當下,「高德掃街榜」背后的功臣顯然是AI,高德利用AI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保證評分體系的真實。
一方面是數據角度,「高德掃街榜」輸入的都是用戶的真實行為,比如搜索、分享、導航到店和評價等,這些都是源自物理世界的真實行為沉淀出的數據,不容易被偽造。
這些行為數據還會經過高德空間智能的處理,然后理清行為背后的復雜關系,幫助校驗評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,厘清哪些是用戶真實到達后留下的內容,再結合芝麻信用,判斷用戶行為的可信度。
對比過去有“刷手”直接在線上“模擬消費”刷榜,批量生成大量好評的行為,「高德掃街榜」從數據源上就限制了刷榜操作。
另一方面是多模態大模型的助力,哪些是真正的“小店”、店里哪些菜品評價不錯,這些都需要借助多模態大模型的理解能力來進行判斷。
后端復雜的技術在前端界面最直接的展現,就是綜合評分。
以前面提到的門店為例,它在「高德掃街榜」的綜合評分是4.7分。這個評分的構成很復雜,背后是一個復合函數,含有多個變量,還有芝麻信用校準。
可以看到它的用戶行為分是4.8分,基于用戶行為和用戶特征計算得出,用戶專程導航前往的距離、真實搜索數、真實收藏數都很清晰。
用戶評價分是4.6分,這個分數計算不是簡單粗暴地看用戶打了幾顆星,還要結合背后的真實性、專業度、時間、質量和數量等條件,這也是大模型發揮作用的地方。
沒有來過這個門店雖然也能發表評價,但是這種評價會被系統識別為無效評論,不會進入評分系統,刷好評的手段從此失效了。
大到總榜采用的數據總量,小到每一個門店評分背后的函數構成和加權因子,「高德掃街榜」都寫得清清楚楚,成為首個基于真實行為的生活服務榜單。
可取得這項突破的,為什么會是高德?
高德推出掃街榜,又為什么是此時此刻?
AI加持,高德的大數據石油井噴
有了AI加持,高德過去二十年的大數據石油,開始井噴。
過去二十年,高德積累了海量的物理世界數據,用戶量已超10億,每天還有億萬次搜索和導航到店,源源不斷地注入數據油田。
現在,通義千問基礎大模型和高德自身的AI垂直優化,激活了沉淀的數據,就像石油終于注入了發動機,開始釋放高德的強大動能,讓高德能夠理解復雜的用戶行為序列和多模態信息。
比如一條路什么時候堵車,或者附近的門店是否值得去,看似簡單的決策背后,需要沉淀海量真實世界數據,需要空間智能理解背后的真實世界規律。“這些就是專屬于高德的路徑”。
在AI的加持下,高德如今更進一步將大數據石油萃取成「高德掃街榜」,在用戶和門店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。
千千萬萬用戶的真實行為,成為門店在互聯網最好的傳聲筒。門店只管做好菜,剩下的交給高德,高德用戶會「用腳投票」,投出真實的結果。
用戶不會對評分心存疑慮,也不會擔心“高分也踩坑”。我們的每一次出行都在助力著小店發光、大店發熱。
有意思的是在萬物皆可用AI生成的時代,高德反而用AI守住了真實,贏得了人心。
「高德掃街榜」,算是年度AI落地案例中,煙火氣十足又展現真善美的一個。
高德也好,阿里也好,還開了一個好頭。如果一個業態固化又痛點明顯,那就AI一下,站在人心的一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