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:這雙AI襪子,暴露了你的行動丨Nature子刊
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(公眾號ID:QbitAI)授權轉載,轉載請聯系出處。
你的行動,全都在這雙襪子的掌控之中:
無論是單腳站立、還是扭腰、走路,這雙襪子都能通過腳上壓力的變化,來預測你的行動:

最關鍵的是,材料制造簡單。
不需要集成大量高精度傳感器,用織衣服的方法,就能做出檢測效果非常棒的襪子。
這雙有著“超能力”的襪子,由MIT開發,現在登上了Nature子刊:

這樣準確的預測效果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結合AI,準確預測各種姿勢
襪子的運動檢測原理,本身很簡單:
利用機器學習,將人體姿勢、與觸覺腳印關聯起來,從而預測人體的運動。

這是因為,人在從一個姿勢,改變成另一個姿勢時,由于腳上的壓力發生變化(如重心從右腳轉移到左腳),觸覺腳印也會發生相應變化。
通過采集大量數據、利用自監督學習,對模型進行訓練,就能預測人體的運動:

然而,如何才能讓這種織物,既能大量生產、又能保證檢測精細?
要知道,批量生產的話,就不可能再精準地對傳感器位置一個個進行設計。
為此,這雙襪子采用了2種織物混合制成。
包括普通紡織纖維腈綸紗、與能夠傳感力度的功能性纖維。
如圖,功能性纖維中包含有力度傳感材料。

因此,這種襪子既保留了襪子本身的柔軟性,又具有檢測動作的能力。
兩條織線之間,會有交疊。
因此,當感知到負載壓力的時候,兩條線就會相互擠壓,里面的傳感材料就能通過交叉點,感知到力度的大小。

此前,許多可穿戴設備,需要大量高精度傳感器,才能保證測量的準確性。
但與現有的可穿戴電子設備不同,這種襪子的設計,可以被用于大型服裝生產中,極大降低成本。

不過,這種襪子在生產時,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。
如果批量制造的話,有些襪子的傳感器,可能會無法正常工作。
這時候,就需要結合機器學習算法,來識別和調整襪子中的某些傳感器,來及時找出工作不了的傳感器部分。
具體檢測效果,也確實不錯。
例如,扭扭腰。系統預測的動作和正在做的動作,幾乎完全一致:

下蹲。機器所預測的姿勢,也幾乎與真正的姿勢完全一樣:

試試走路?就連步態、步幅也都基本一致:

再來看看下樓梯。除了步幅以外,其他也基本是完全一樣了。

而且,這種智能織物,還不止能用在襪子上。
還有背心、膝蓋、手套系列
除了智能襪子,來自MIT的研究人員,還搞出了背心、膝蓋、手套等各種系列的智能織物:

這套神奇的衣服,原理基本與襪子一樣,也是由類似的織物構成。
感知到壓力后,利用兩條織線交疊產生的壓力,就能對人所做的動作進行預測。
這套衣服,可以用于病人的運動和康復訓練。
如果家屬允許,可以用來監護病人在醫院、病患的健康狀況,以免他們在獨處時跌倒、或者是失去意識。
當然,也能給機器人穿。
通過學習這套衣服中的數據,機器也許就能理解,人類是如何做動作的,從而學會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。
有了這套衣服,機器人也許就能“擁有”觸覺。
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,是一名來自MIT的華人博士小姐姐Yiyue Luo。
Yiyue Luo中學畢業于廣州市執信中學,曾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就讀本科,目前是一名MIT的博士三年級學生。
她的研究方向,是制造、智能織物和觸覺傳感。
論文二作Yunzhu Li,MIT四年級博士生,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系,研究興趣是計算機視覺、機器學習和機器人。
此外,Pratyusha Sharma、Wan Shou、Kui Wu、Michael Foshey、Beichen Li、Tomás Palacios、Antonio Torralba、Wojciech Matusik也參與了論文的研究。
網友:襪子也有WiFi了
一位網友苦思冥想,給這雙AI襪子起了個名字:神經襪子(Neuro socks)……

還有網友調侃:我的襪子馬上就有WiFi了!

不過,也有網友表示擔心。
他認為,這種襪子可能會在未來監測我們的活動:這樣不好。

你想擁有一雙這樣的襪子嗎?
論文地址: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928-021-00558-0